返回 第246章 什么吕宋,叫楚国  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[1/2页]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46章 什么吕宋,叫楚国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新笔趣阁] http://m.xbequge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新任礼部尚书言中虚出列道:“陛下,臣以为可效法朝鲜王国旧例,册封一位亲王于此。”



“亲王藩国自然亲近大明,可以就近维护大明威严。”



“还可以更好的教化当地蛮夷,使其明大义懂礼仪。”



这其实就是大家心中所想,可从礼部尚书嘴里说出来,属实有点违和。



你不应该维护宗藩关系吗?怎么支持朝廷吞并藩属国了?



朱元璋也大为意外,看来这言中虚虽然是儒生,但也没想象中的迂腐吗。



不过他也没有直接表露出心中所想,而是问群臣道:



“诸卿以为此法如何?”



很多大臣附和道:“臣等附议。”



武将见文官这么积极,也不甘人后,纷纷站出来支持。



于是此事就此通过。



少数反应比较迟钝的,虽然觉得这么做不好。



可见大家都同意了,也没敢站出来反对。



接下来就是讨论将哪个亲王封过去。



一开始还很正常,上一次封的是皇八子,皇九子早夭,这一次应该封皇十子鲁王。



群臣就开始吹捧鲁王,谦恭下士,博学多识,琴棋书画无不精通。



这倒也不是尬吹,至少目前为止,鲁王的表现完全对得起这么赞美。



朱元璋也非常欣赏这个儿子,听到众人如此夸赞心中非常开心。



将鲁王朱檀封过去,其实也是他的想法。



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,哪知道偏有人唱反调。



国子祭酒龚敩站出来说道:“陛下,鲁王虽然聪慧博学,然太过年轻缺少理政经验。”



“且吕宋乃蛮荒之地,其国虽灭,其民却多躲入山林。”



“新建的藩国首先要面对的,就是这些叛民,恐少不了征伐之事。”



“鲁王擅文而不通武,能治民却不善征战。”



“将其封往吕宋,对大明对他自己皆非善事。”



“臣以为,当册封一位能理政,又能征善战的亲王过去。”



朱元璋本来还很不喜,但听他分析过后,也不得不承认确实是这个道理。



倒也不是说鲁王一点军事都不懂,只是相对而言没有文采那么突出。



最关键的还是他太年轻,没有亲自统兵上过战场。



是真通军事,还是纸上谈兵,没有经过验证。



吕宋是大明经略南洋的起点,这第一步必须走好,否则后续会有很多麻烦。



分封一位能力出众的亲王过去,更加稳妥一点。



想到这里,朱元璋脸色和善起来:“龚祭酒言之有理,然年长的皇子皆已分封,如之奈何啊。”



龚敩胸有成竹的道:“这有何难,将一位年长的亲王,改封过去就可以了。”



“我相信,不论哪位亲王被改封到吕宋,都会很开心的。”



那可不是很开心吗。



大明内部的藩王,要被文臣武将盯着,要被朝廷忌惮,甚至还要被后来的皇帝嫉恨。



分出去多好,天高皇帝远,自己就是老大。



而且那可是真正的封王建制,拥有完整的君王权力。



谁不想去啊。



话说到这里,聪明的臣子已经猜到他的意思了。



对啊,先趁这个机会,将年长的已经封藩的亲王弄出去。



后面的亲王到时候再说,大不了多弄点地。



听说海外岛屿很多,找几个能住人的封一下不就完事儿了吗。



想到这里,礼部尚书言中虚立即说道:



“龚祭酒真乃老成持重之言,臣以为可行。”



“年长亲王,论能力和才学首推晋王,臣以为可以将他的封地改在吕宋。”



不少大臣也纷纷站出来支持。



晋王好啊,文武双全,肯定能稳定吕宋,能在南洋维护大明的威严。



吕宋新王,非晋王莫属啊。



不只是文臣,很多武将一样支持。



至于原因,那自然是塞王权力太大,威胁的不只是文官,而是整个朝廷。



赶紧弄出去对谁都好。



朱元璋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。



咱就说你们咋一反常态,不讲什么仁义道德,反而支持吞并吕宋。



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咱呢。



好好好,你们真是好样的。



但事实上他并没有生气。



将诸王分封在国外,是早就决定好的事情。



人就是这样,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绪和认知里,无法自拔。



以前他就是如此,无视封藩的风险一意孤行。



谁劝他就生气,为此还杀了不少人。



现在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,他反而开始反思。



自己以前确实太任性了,给子孙留下那么大的祸患。



而且他也能看得出,这些人确实是出于一片公心,是为大明好。



自然不会生气。



不过朱棡和朱棣是他最重要的左膀右臂,前者正在经略中南半岛,后者坐镇北平。



按照他的长远计划,日后朱棡往西域打,朱棣往北打。



朱标坐镇中央,朱棡朱棣开疆拓土,三兄弟一起为大明打下一片足够大的疆土。



给所有的子孙都弄一个藩国。



当然,朱棡和朱棣的封国也肯定会有的,而且还要是最好的那种。



不过他们的事情先不急,大明更需要他们。



等朱济熺和朱高炽长大了,再考虑封国的事情也不迟。



到时候让这俩臭小子去管理封国。



这计划,朱元璋早就想好了。



所以,尽管不生群臣的气,但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将朱棡封出去。



“北元在外虎视眈眈,西域亦有强敌在侧,大明还需要晋王稳定边防,暂不可分封。”



群臣一听,还以为他不想将朱棡封出去,就有些急了,想要站出来争辩。



龚敩却早有所料一般,先一步出声道:“陛下英明,臣也以为塞王不可轻动。”



“非但晋王不能封,燕王也不能封。”



朱元璋对龚敩更加满意,果然不愧是曾经的四辅官,就是懂咱的心意啊。



“龚祭酒所言甚是,大明离不开两位塞王……”



龚敩立即接话道:“故,臣以为楚王是最适合的人选。”



“其一,年长有理政的经验。”



“其二,军事能力出众,多次率军平定蛮夷作乱,对蛮夷作战经验丰富。”



还真不是尬吹,朱桢洪武十四年十八岁时就上战场,洪武十五年二次征战。



洪武十八年,一年内征战贵州和湖南,平定当地番蛮作乱。



现在正在云南围剿北元残存力量。



别的不说,对蛮夷作战的经验那是相当丰富。



其他人也反应过来了,晋王确实不能轻动啊。



换成是他们当皇帝,也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将晋王封出去。



现在已经就藩的藩王总共也没几个。



秦王朱樉被废,齐王朱榑死于大火。



周王朱橚沉迷医学研究,没有任何威胁。



潭王朱梓……不对,现在是朝鲜王了,已经封王建制不算。



剩下的也就晋王朱棡、燕王朱棣、楚王朱桢。



前两个塞王不能动,周王没必要动,那就只剩下楚王了。



先将他弄出去也是个成绩。



于是群臣纷纷表示支持,楚王好啊,那块地天生就是给楚王准备的。



陛下赶紧顺应天意民心,将楚王给封过去吧。



第246章 什么吕宋,叫楚国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