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444章 人祸天灾  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[2/2页]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44章 人祸天灾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新笔趣阁] http://m.xbequge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办公效率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。



在外人看来,老朱这是因为儿子重病,拿群臣发泄心中的负面情绪。



但陈景恪却知道,老朱其实很清醒。



他杀人是有计划的。



这次被杀的人,七成都是保守派,很多甚至明里暗里阻挠新政推行。



剩下三成革新派,也是罪大恶极的那种。



也就是说,老朱表面上看,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。



实际上,在他拿出这份名单之前,就已经进行过筛选了。



那些罪名较轻的革新派主力,都被保了下来。



他这么做的目的,既是为了震慑群臣,同时也是为变革扫清障碍。



这就是朱元璋和朱标的区别。



朱标想的是稳步变革,逐步替换守旧派。



朱元璋没那么多弯弯绕绕,直接大刀阔斧的来。



不行你就主动让位,不识趣那我就送你一程。



当然了,老朱能这么做,其实也和朱标这五年的休养生息有关。



这五年他解决了洪武朝留下的弊端,重塑官僚体系理顺了行政系统,培养提拔了大量后备官吏。



老朱一次性杀了数百人,换成洪武朝肯定会造成很多职务,无官可用的恶果。



这次几乎没有对行政系统造成什么影响。



反而因为大量守旧派被清除,为革新派干将提供了更多机会。



变革重新进入快车道。



陈景恪也不得不佩服,老朱就是老朱啊。



虽然退居二线多年,却始终准确掌握着大明的脉搏。



看似凶残杀人,实际上到处都是谋算。



朝政方面大致就是如此,老朱在用他的方式,快速消化着朱标执政五年的成果。



至于朱标,在他苏醒之后,陈景恪为他量身定制了康复计划。



每日针灸、用药、按摩等等,各种疗法都用上了。



如果是放在前世,他的后遗症不至于这么严重。



经过治疗有很大概率可以恢复八九成。



然而此时的医疗水平还是太差,很多药物和医疗器械都没有,陈景恪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


只能用纯中医疗法,对其进行治疗。



但因为拖的时间太长,有些后遗症是必然无法根治的。



最终能恢复到什么程度,谁也不知道。



但陈景恪自己私下判断,最理想状态,也就是勉强恢复一些行动能力。



想如常人一般生活,已经不可能了。



这也意味着,他的皇帝生涯基本接近尾声。



至于什么时候退位,就等他病情稳定下来,大家再商量了。



再说马娘娘,用实际行动证明了,什么叫为母则刚。



为了不让朱标担心,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悲伤,身体已经没有大碍。



每日还能去照看朱标。



这算是最大的好消息了。



然而,老天似乎觉得今年的大明还不够热闹。



很快山东、凤皖两省布政使上奏,当地三月不雨,田亩大面积绝收。



只有靠近河流的土地,才能有一些收成。



锦衣卫的密报也证实了这个消息。



朱元璋下旨,免除两省秋税,并下令义仓出粮平抑粮价。



陈景恪也派出锦衣卫密探,去两地收集更详细的情报,务求掌握两地具体信息。



这还不算完,十月份台风袭击东南沿海。



风力之大,水桶粗的树木被拦腰吹断,房屋犹如纸片一般被掀翻。



海水沿着江河倒灌,无数土地被淹没,武昌都受到了波及。



台风过后就是连绵暴雨,十余日不见停歇。



数百万人受灾,死伤数万人,失踪者不计其数。



消息传来,京师为之震动。



朱元璋立即召集群臣,商议赈灾策略。



然而面对山东、凤皖的旱灾,群臣还能拿出办法。



面对这种级别的天灾,群臣也束手无策。



不是他们无能,而是这次的天灾实在太严重,仅靠地方衙门已经无能为力。



就算朝廷直接派人去赈灾,都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。



调运粮食、药物过去?



肯定是要运的,可这些东西运到哪去?



又如何发到灾民手里?



肆虐的洪水该如何处置?



事实上,对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没有办法,只能放任洪水肆虐。



等水退了再重新收拾家园。



群臣其实也是这个意思,等水退了再说吧。



然而陈景恪又怎么可能坐视灾民不管?



等水退了?



那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。



于是他找到朱元璋和朱雄英,开门见山的道:



“出动军队抗洪赈灾吧。”



朱元璋和朱雄英同时惊讶的说道:“什么?”



陈景恪知道他们为何会如此。



军队赈灾,史上少有。



遇到灾祸出动军队,更多是为了防止灾民发生动乱,而不是赈灾。



现在他突然提出这个建议,两人自然难以接受。



然而……



“几百万子民正遭受灾难危在旦夕,朝廷不能坐视不理。”



“指望地方衙门赈灾,已经不可能。”



“能力挽狂澜的,只有军队。”



老朱面容严肃的问道:“你可知道,一旦军队生乱意味着什么?”



陈景恪毫不退让的道:“可是……如果我们成功了,这将是亘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壮举。”



“也是从未有过的善政。”



老朱对此很不以为然,什么壮举什么善政,都没有稳定重要。



军队不可轻动。



陈景恪知道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说服他,毫不气馁的道:



“大明要开创一个新时代,这个时代新在哪里?”



“难道就是地盘比前朝大,人口比前朝多吗?”



“新时代,新在思想。”



朱雄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。



老朱不屑的道:“新思想就是不顾国家安危让军队去赈灾?”



“你可知道,军队一旦失控,带来的危害比天灾还要严重十倍百倍。”



陈景恪没有反驳,而是说道:



“陛下可还记得何为国家,何为君主,何为军队,可还记得历史赋予皇权的使命?”



“军队抚慰使制度已经推行十年,朝廷也为将士们做了十年的思想工作。”



“忠君爱国护民的口号也喊了十年。”



“忠君爱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什么,也知道该怎么做,可护民这一块始终停留在口头上。”



“现在,是时候让将士们知道,何为护民了。”



“就用这场天灾,来检验一下这十年的抚慰成果吧。”



朱雄英先被说动了,看向朱元璋说道:“皇爷爷……”



虽然没有说出自己的打算,但意思已经表达的淋漓尽致。



朱元璋没有理会两人,陷入了沉思。



第444章 人祸天灾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