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448章 无题  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[2/2页]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48章 无题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新笔趣阁] http://m.xbequge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文章先分析了明军创建过程。



元末大乱诸侯并起,当时的义军大多都出身穷苦人家,活不下去才造反。



然而很多诸侯和义军,在掌握了权力之后就腐化了。



他们从被害者成为了加害者,肆意屠戮百姓……



太上皇统帅的明军纪律最为严明,更是数次公开惩处欺压百姓的将领。



可以说,明军从根子上就和其他军队不同。



看到这里,陈景恪差点没绷住笑出声来。



要说拍马屁,还得是文人啊。



这谁看了能不高兴?



在一定程度上,这也算是事实。



老朱的义军,确实是军纪最为严明的。



但也只是相对而言,远没有文章描写的那么好。



不过话术吗,自然是为目的服务的,解缙和方孝孺吹嘘老朱是正常的。



毕竟他是大明创建者,也是当前的掌权者。



想达成目的,必须要让他满意才行。



老朱看到这部分,自然是非常高兴的,连连说道:



“解缙和方孝孺还算有点眼光,知道咱为何能脱颖而出获得天下……”



正所谓图穷匕见,夸完老朱,他们才正式抛出自己的观点。



他们分析了历朝历代军队的特性,以此来证明大明军队的独特性。



最核心的观点有两个。



大明首先提出了大华夏概念,军队不在是为一家一人服务,而是为了天下社稷,为了华夏族群服务的。



看到这里,陈景恪不禁头皮发麻,这俩人是真踏马的找死啊。



这话也能说吗?



偷偷打量老朱的表情,果然非常的不高兴。



不过也许是前面的马屁起了作用,也有可能是陈景恪一直以来的影响,他并没有发火。



只是嘲讽了一句:“书生之见。”



这让陈景恪松了口气,继而心中升起浓浓的喜悦。



当皇帝认可了,‘军队非一家一人之军队’这个概念,那以后很多事情就好办的多了。



这可以说是思想界一个巨大的进步。



当然,也可以说是一次先贤思想的本意回归。



先贤在《六韬》里就明确提出:



天下者,非一人之天下,乃天下人之天下也。



可是随着皇权的加强,这句话再也没有人敢公然提出来了。



两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力量强大,他们嘴里的‘天下人之天下’也是加了限定词的。



所谓‘天下人’指的是士族,而不是万民。



后来士族政治终结,这句话彻底没人敢提了。



此时解缙和方孝孺重新提起这个观点,即便是夹杂在吹嘘朱元璋的词汇里面提。



也可以说是冒着杀头危险的。



文章发表之后,解缙和方孝孺都写好了遗书。



其中一封就是写给陈景恪的,向他道歉并求他尽可能保住家人性命。



等了足足一天,都没有锦衣卫上门。



两人相视大笑,成了。



然后取出遗书烧毁。



永远不要低估政治人物的敏锐,看到这篇文章这句话的时候,无数人都露出震惊了。



其震撼程度,远超朝廷派神机营去赈济灾民。



这话你也敢说吗?



当年孟子被移出文庙的事情你们都忘了?



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一场血雨腥风。



然而……等了一天一切风平浪静。



这太不正常了,莫非是太上皇没有看到这篇文章?还是说没有留意到这句话?



有关系的人,开始四处走动打听。



不怪他们敏感,而是这件事情的意义太过不一般了。



表面上它就是一句话,可背后代表的是一种思想的崛起。



就有人打听到了陈景恪头上,毕竟都知道他和皇家的关系。



陈景恪自然也明白他们这么着急的原因,不过他也不能直接透漏皇帝的意思。



否则就是处事不密。



所以,他只说了四个字:“书生意气。”



但有这一句话就足够了。



书生意气?



书生意气好啊,可太好了。



天真的变了。



不管为什么朱元璋的思想前后变化这么大,只要他变了就足够了。



最高兴的当属理学派,圣王真的要诞生了吗?



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局面,莫非要再次出现了吗?



谨慎的人采取了观望态度,但有些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做些什么了。



不过时间并还是太短,这句话的影响力还没有扩散开来。



目前大家的注意力,依然在军队赈灾上面,讨论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块。



随着报纸的传播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讨论。



然后出乎意料的地方来了。



在地方上,普遍是支持朝廷政策人占上风。



更准确的说,大城市反对派占上风,小城市支持派占上风。



面对这种情况,老朱的看法很简单:



“城里人日子过的好,忘了当年的苦,该让他们也吃吃苦头才对。”



陈景恪叹息一声,说道:“有这方面的原因,但不尽然。”



“乡下人见识少,没有那么多看法,他们更愿意相信朝廷。”



说难听点更容易盲从和被裹挟。



“城里人见多识广,更有独立思考的能力,他们能看到这么做的坏处。”



“然后在面对抉择的时候,他们更懂得趋吉避凶。”



老朱对这个回答显然很不满意,冷哼一声道:



“城里人多奸诈之徒,不可过于信重。”



陈景恪唯有苦笑,老朱的话也不能说有错,但确实太偏颇。



还好,朱雄英比较冷静,若有所思的说道:



“所以治理城镇和乡村,要采用不同的策略,不能一概而论。”



陈景恪欣慰的道:“是这个道理,要因势利导。”



朱雄英点点头,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。



想谈论,也要等到调查过后,掌握了一定的数据才行。



现在说这个,很难说到点子上。



他转而说道:“这一期的报纸应该送到神机营了吧,不知道将士们有何看法。”



陈景恪说道:“我已经派锦衣卫快马加鞭追赶,应该快要送到了。”



“不过也不能只盯着神机营,别的军队也要展开相应的宣传了。”



朱雄英点点头,说道:“我已经给抚慰使下达命令,让他们围绕神机营进行宣传。”



“最近几期的报纸,必须要读给所有将士们听,务必让他们领会到朝廷的深意。”



听着两人讨论国家大事,老朱在一旁默然不语。



只是当目光扫过一份奏疏的时候,眼睛里浮出暴虐之意。



乖孙啊,咱不是恋权,是想利用这次掌权的机会,为你扫除最大的一个障碍。



一个之前被有意忽视,却又绝对无法绕过的障碍。



第448章 无题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