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449章 勋章  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[1/2页]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49章 勋章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新笔趣阁] http://m.xbequge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深夜,乾清宫。



朱元璋看着面前的卷宗脸色铁青。



本来他退位之后,已经搬离乾清宫。



只是朱标情知自己不可能再执掌皇权,苏醒后不久,就执意搬出了乾清宫。



朱元璋虽然很不情愿,但为了方便处理政务,还是再次入住此地。



洪武大帝的精力有多充沛,前世已经证实过的。



自打他搬过来,每天晚上乾清宫的烛火都要亮到二更末。



但像今天这样,三更都快过完了还没歇息,也属实罕见。



内侍也全部被撵了出去,只有蒋瓛一人伺候在身旁。



房间静悄悄的,只有朱元璋翻动卷宗的声音。



过了许久,老朱突然说道:“蒋瓛,你怕死吗?”



蒋瓛毫不犹豫的回答:“不怕,臣就是贱命一条,幸得陛下恩宠方有今日的荣华富贵……唯有以死相报。”



朱元璋不置可否,指了指手里的卷宗,说道:



“那如果咱让你去查此事呢?”



蒋瓛的眼睛里,难以控制的流露出忌惮之色,迟疑着没敢回答。



朱元璋嘲弄的道:“你还是怕了。”



蒋瓛脸色浮出屈辱之色,下跪说道:“臣不是怕死,实在是对方势大,臣怕连累家人。”



老朱面露释然之色,说道:“是咱误会你了,起来吧。”



蒋瓛并没有起身,而是说道:“这大明是陛下的,只要您想做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。”



“若您真的决心要动他们,臣甘为马前卒。”



老朱反问道:“不怕家人遭殃了?”



蒋瓛面色悲伤的回道:“怕,但他们享受了朝廷的恩德,理当为朝廷牺牲。”



老朱很是满意这个回答,说道:“很好,不过咱也不能真的不顾你家人的死活。”



“过几日会有一批物资送往燕国,让你的家人一起过去吧。”



“咱会吩咐高炽,隐瞒你家人的来历,并在王府为他们安排一个体面的工作。”



“他的人品和能力你是知道的,应该信得过他。”



蒋瓛‘咚咚咚’磕了三个头,说道:



“谢陛下,臣死而无憾。”



朱元璋起身亲自将他搀扶起来,说道:



“这几日就不要来宫里了,好好陪陪家人,享一享天伦之乐。”



“等送走家人,再来宫里见我。”



蒋瓛起身说道:“臣告退。”



目送他离开,朱元璋露出一丝冷笑:



“当年咱让天地变了颜色,今日就再为这天下换一换心。”



——



最新一期的大明周报,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全国各地。



还有一部分,被送往各军。



其中一支锦衣卫,快马加鞭追上神机营,将报纸送到了徐允恭手里。



他看过之后,再次感受到了朝廷的决心。



同时也松了口气,做思想工作的教材,有了。



作为全军统帅,他一直在关注将士们的心理变化。



因为按照军功计算的缘故,将士们对此行并不反感。



毕竟打仗是军功,救灾也是军功,而且危险性还更小。



何乐而不为呢。



可是大家之所以愿意,不是因为什么族群大义,而是军功。



这已经偏离了陈景恪和朱雄英最初的计划。



换成一般的将领,肯定不会管那么多。



只要我任务完成就好,管下面人怎么想的呢。



然而他的身份不一样,太子妃的亲兄长,和陈景恪、朱雄英又私交甚密。



他想要尽可能的配合两人的计划。



他了解陈景恪和朱雄英的真实用意,灌输大义思想。



救民护民是军队的职责,军功只是他们行大义的奖赏。



只是现在的情况,明显已经跑偏了。



大家眼里只有军功,没人在乎什么大义不大义的。



同样是救灾,光有军功没有大义,和旧军队是没有任何区别的。



今天他们能为了军功救民,明天就能为了军功害民。



熟知详情的他,也一直在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。



数次找抚慰使们开会,让他们将这一点传达给将士们。



但他只是个将领,并不是玩意识形态的大学者,不懂如何做思想工作。



抚慰使们比他也好不了多少,虽然他们一直都是负责思想工作,但也只会照本宣科。



接到徐允恭的命令,他们的做法很简单,把之前上面发给他们的教材拿出来,读给将士们听。



要知道,这些教材主要是用来培养他们忠君爱国的,护民方面的内容并不多。



最多也就是大家都是百姓出身,要爱护百姓,不能劫掠百姓。



别的就没有了。



用这种教材做思想工作,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。



忠君爱国这一块,大家确实挺明白的,可护民这一块依然没什么人在乎。



徐允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却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


大明周报的到来,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

而且,陈景恪让人不辞劳苦,将报纸送过来,目的不就是用来给将士们做思想工作吗。



于是下令,将报纸送到各抚慰使手里,让他们读给全军将士们听。



务必要让他们明白朝廷的良苦用心。



事实上,抚慰使们也在头疼。



护民是军队应该做的?还要让将士们都明白其中深意?



什么和什么啊都是。



军队不都是忠君爱国、开疆拓土吗?



护民爱民那是衙门的事情,和我们有啥关系?



不过官大一级压死人,徐允恭的命令他们自然不敢违逆,只能硬着头皮上。



结果可想而知。



现在上面给了教材,让他们都松了口气。



继而好奇心就起来了,他们很想知道,朝廷到底是什么意思。



打开报纸一看,所有人都震惊了。



原来朝廷是这个打算,原来……军队还能这样。



虽然他们水平不高,可毕竟是搞思想工作的,在很多事情上的敏感度是要超过常人的。



自然能明白朝廷这种改变的意义有多大。



但能明白,不代表就能理解。



军队自古以来就是用来打仗的,你们这么搞不是不务正业吗?



冒那么大险,花那么大的代价,值得吗?



只是值不值得并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,作为军人他们要做的就是传达上面的意思,然后去执行。



所以,在拿到报纸之后,他们立即就展开了全新的思想工作。



至于效果吗……



只能说,有,但不多。



大家听了,但基本没当一回事儿。



对此,徐允恭也有些无奈,只能写信将此事告诉陈景恪。



不过很快他就没工夫操心这个了。



运兵船顺流直下,很快就到达了应天府。



在这里他们感受到一股截然不同的氛围,紧张。



乡野道路上,到处都是灾民,拖家带口向着应天府而去。



面对这些灾民,徐允恭也不敢掉以轻心,他太清楚后果了。



第449章 勋章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