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449章 勋章  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[2/2页]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449章 勋章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新笔趣阁] http://m.xbequge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连应天府都出现大批灾民,更遑论其他地方了。



他都没有下船,只是在船上会见了应天府的官吏,详细了解了东南受灾情况。



毕竟应天府处在长江南岸,能更快的了解东南灾情。



得到详细情报后,他按照灾情轻重,对部下将士进行了分配。



然后全军顺流而下,前往各自的目的地。



当神机营到达的时候,当地官吏其实也非常紧张。



一开始还以为朝廷是怕灾民造反,才派人过来的。



等明白神机营的目的,有多震惊可想而知。



但比起其他地方的人,在震惊之后就是狂喜。



灾祸到来,他们也想做点什么。



可面对这种天灾,他们人手实在有限,能做的不多。



军队到来就不一样了,首先能保证灾民不会作乱。



其次军队人多力量大,如果真的投入到救灾中去,能做的就太多了。



所以,当他们得知神机营的目的,纷纷给予了支持。



从不多的人手里面,抽取了一支精干力量,配合神机营的工作。



有了当地官吏的引导,神机营的将士们,很快就投入到救灾中去。



见到军队到来,灾民都惶恐不已,以为是朝廷来驱赶他们的。



不怪他们会这么想。



历朝历代莫不如此。



灾民在朝廷眼里就不算人,而是麻烦。



比起赈济,更需要的是提防造反。



不过很快灾民就发现,和他们想的不一样。



这支军队并没有驱赶他们,反而引导他们前往安全的地方,帮他们建立的安置点。



还教他们防疫知识,减少不必要的病痛。



这还不算完,等他们得知还有灾民被困,立即前去营救。



一开始大家自然不信,以为就是做做样子。



可当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安置点,述说着自己是如何被救,所有灾民都信了。



这支军队真的是来救他们的。



然后……将士们察觉到灾民对他们的态度变了。



从原本的畏惧,变成了爱戴拥护。



原本见到他们,老远就避开的百姓,现在见到他们纷纷围上来表达感激之情。



各种逃难时候携带出来的一点物资,比如鱼干、肉干、窝窝头之类的,拼命往他们手里塞。



不要都不行。



还有很多大爷大娘,拉着他们的手述说自己家的情况。



什么我也有个儿子和你一般大如何如何。



试图给他说亲的人,那就更多了。



很多大胆的小姑娘,主动向他们眉目传情。



将士们哪受到过这种待遇,既兴奋又茫然无措,不知道该怎么办。



这时,报纸上的内容,情不自禁的浮现在脑海里。



之前无法理解,当做笑话听的话,此刻却是那么的道理。



军队来自于民,是民的一部分,就要守护万民。



简直就是真理。



太上皇果然英明神武,早早的就发现了这一点,难怪他老人家能得天下。



百姓的爱戴,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荣誉感。



也让将士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。



从原本的为了军功救灾,变成了为守护百姓而战。



他们开始主动深入危险的地方,去搜救百姓。



于是,伤亡出现了……



——



京城。



陈景恪也没有闲着,始终在关注着东南灾情。



徐允恭的信他收到了,对于将士们反应平平之事,他并不担心。



口头说教能起到的效果确实不大。



等到了灾情,亲身感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,他们自然会明白一切。



这也是他为何坚持让神机营去灾区的最大原因。



目前他主要工作,就是着手安排粮食调运工作。



大明不缺粮食,缺的是高效的运输粮食的手段。



能通船的地方还好,不能通船的地方,速度慢不说,路上的消耗也是惊人的。



面对这种情况,陈景恪提出了一个方案。



“军粮,把储备肉罐头送往灾区。”



早就很久以前,军队就已经开始大面积使用罐头。



主要是南方的水果罐头和沿海地区的鱼肉罐头。



当然,这些罐头也不是主食,而是作为辅食来使用的。



比如水果罐头,每周才能吃一次,还要一个小队的人一起分。



鱼肉罐头要多一点,平均每天每个人都分到一块,主要是用来喝汤下饭。



即便如此,比起以前只有粗粮吃,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。



只不过限于制作技术,目前罐头的可靠保质期为六个月。



并不是说超过六个月就会变质,而是变质的概率会变高。



实际应用中,六个月后约有三成左右会漏气变质。



所以,大明一般会储备三个月所需的罐头,以应对突发情况。



比如这次的东南台风,就会影响到罐头的生产。



现在陈景恪要动用的,就是这三个月的储备。



此举自然遭到了群臣反对,朝廷又不是没有粮食,就是运输慢一点而已。



就为了争取这几天时间,动用军粮实在没必要。



万一中间再发生别的事情怎么办?



陈景恪也知道不能太激进,于是提出抽调一部分罐头投入到灾区。



“肉比粮食扛饿,哪怕只是一点肉汤,就能节约许多粮食,能少饿死很多百姓。”



最终在朱雄英的支持下,这条建议通过了。



朱元璋下旨抽调五分之一库存的罐头调往灾区。



罐头的运输速度,可比单纯的粮食快多了,很快一艘艘运输船出发南下。



就在这时,东南抗灾的最新消息传回。



共有一百六十四名将士牺牲,其中一百一十三人连尸体都没找到。



最惨烈的一次,一个总旗的人(50人)去山村救援。



突遇山洪爆发,所有人无一幸免。



这个数字并不多,随便一场遭遇战,伤亡都要比这多好几倍。



然而,每一个看到这个数字的人,无不为之震惊。



因为这个数字代表着一个信息:



军队救灾之策成功了。



朱元璋大喜,立即下旨对所有将士进行表彰,牺牲的将士封赏加倍。



同时将此事通告全军,让全军学习他们的事迹。



陈景恪既悲痛,又激动,找到解缙让他立即准备加刊。



“将这一百六十四名将士的名字、籍贯、生平功绩等等,全部都写出来。”



“要让全天下的人,都记住他们的功劳。”



解缙二话不说,召集报社的人连天加夜的工作,务求以最快的速度将加刊印刷出来。



这还不算完,陈景恪又找到老朱提出了两个建议:



“在灾区立碑,将所有牺牲将士的名字可在上面,供天下人瞻仰。”



“同时再制作一枚特殊的勋章,颁发给所有参与救灾的将士们。”



老朱好奇的道:“勋章?是什么东西?”



第449章 勋章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