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119章 李世民:鱼和熊掌,我全都要   家父李世民,请陛下称太子[1/2页]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19章 李世民:鱼和熊掌,我全都要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新笔趣阁] http://m.xbequge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正月初三,瑞雪兆丰年。



这个时期,唐朝处于相对相对暖湿的气候,冬季下雪的情况并不多见。



数年不下雪,也是正常的事情。



历史记载,唐玄宗时期,长安城中还曾大量种植柑橘且获得丰收。



要知道柑橘是一种热带水果,对温度有一定要求,一般适合在较为温暖湿润的气候下生长。



长安位于北方地区,正常情况下气候相对寒冷干燥,并不适宜柑橘生长。



当柑橘在长安城中丰收,说明当时的气候较为温暖,温度条件适宜柑橘生长结果。



在温暖的气候下,不仅柑橘等亚热带作物能够生长,其他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也受到积极影响,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。



而此刻高丽占据的辽东地区,显然也是这个气候。



一直到唐朝中后期,以开元二十九年的一场初雪为标志,此后唐朝才逐渐进入冷干气候。



太子四轮车在积雪上碾过,像太极宫过去。



今天他要去给李世民拜年,也就只需要给李世民拜年了。



昨日初二,按照惯例,是皇子见生母的日子。



但长孙皇后已经驾崩,所以李承乾也不用去拜见谁。



当太子四轮车来到两仪殿的时候。



其他皇子们已经等候多时了。



但作为大兄的太子没到,他们也只能是在风雪中等候着。



宫女或宦官,则在皇子们旁边撑伞。



“拜见大兄,新岁已至,愿大兄身康体健,万事胜意。”



“愿大兄福泽深厚,平安喜乐,荣耀加身。”



“愿大兄在新的一年里,运势如虹,所行皆顺。”



“新岁之际,祝大兄福泽绵长,万事顺遂。”



“愿大兄平安康泰,吉祥如意,永享尊荣。”



看到太子前来,魏王开头,余后一一上前拜见。



李承乾微微颔首,面带微笑,朗声道:“诸位皇弟,新年新象,吾心甚慰。”



“汝等心意,吾已尽知。”



“愿吾等兄弟在新岁中,同心同德,为大唐社稷奋发图强。”



“望汝等秉持仁德,勤勉向学,将来皆可为大唐之栋梁。”



“愿汝等身体康健,事事顺遂,福泽深厚,与吾共护这锦绣山河,同享盛世荣光。”



很官方的发言,主要是旁边还有史官进行记录,大概是要写到李世民的起居注里去的。



在一定程度上,还会有对太子及众皇子的言行记录。



随后太子引领众皇子入殿拜见。



两仪殿内,李世民身着庄重朝服,端坐在御座之上,不怒自威。



众皇子恭敬地垂首而立,李承乾上前一步,拱手行礼道:“臣李承乾携众皇弟拜见父皇,恭祝父皇龙体安康,新岁吉祥。愿父皇之德辉如日中天,照耀大唐万里江山。”



李世民微微颔首,目光扫过众皇子,露出欣慰之色,道:“吾儿免礼。新岁伊始,朕望汝等能勤勉奋进,修身立德,为大唐之昌盛贡献力量。”



李承乾再次行礼道:“父皇之教诲,臣铭记于心。臣与众皇弟定当不负父皇期望,努力进取,为大唐社稷鞠躬尽瘁。”



唐朝没有儿臣的称呼,在公共场合,太子也是自称为臣。



看到太子拜见,魏王也不甘示弱,上前一步:“父皇,臣等在新岁中定当以大兄为榜样,尊崇仁德,好学不倦,为父皇分忧,为大唐效力。”



从规矩上说,魏王此举,已经有些僭越了。



旁边记录的史官,已经皱眉。



李世民看着魏王李泰,眼中满是慈爱,说道:“青雀,朕知你才学出众,心思细腻。新岁里,当继续勤勉,莫要辜负朕之期望。”



期望?什么期望。



这话听到李泰耳朵里,自动就转化成了:太子腿疾,汝当勉励之。



当即面露喜色,连忙拱手道:“臣定当不负父皇厚爱,努力进学,为大唐社稷贡献绵薄之力。”



一旁的李承乾微微垂下眼眸,心中冷笑。



许是察觉到了太子的异常,李世民也怕在这个时候,太子闹出什么笑话来,便开口对众皇子道:“尔等皆当以太子为尊,兄弟齐心,共同为大唐之繁荣而努力。”



众皇子齐声应道:“谨遵父皇教诲。”



此时,殿外的雪花依旧纷纷扬扬地飘落,两仪殿内却弥漫着一股微妙的氛围。



流程走完后,李世民就让太子,魏王,晋王留下。



其他的皇子就可以走了。



“同安大长公主身体不便,今日拜年,你们三兄弟就一起过去吧。”



“朕也准备了一些礼品,你们一同带过去便是。”



同安大长公主,是现在李世民唯一现存的直系长辈。



不过李世民是皇帝,自然没有亲自去拜见的道理,就让太子三兄弟去。



从血脉上说,亦是亲姑奶奶。



三人可都是同胞兄弟。



“是,父皇。”



两仪殿外。



三人并肩而行。



“青雀,大兄腿疾,你都不知道搀扶一下吗。”



李承乾笑着说道。



李泰不服:“稚奴不也没扶吗。”



听到这话,李治赶忙靠近太子一步,双手搀扶。



见此,李泰无奈,也只能走过去。



李承乾直接双手搭在李泰跟李治的肩膀上,语气有些感叹:“说起来,咱们三兄弟,也有很久没有聚在一起的时候了吧。”



“当年稚奴,最是喜欢跟在我和青雀后边跑了,有次没跟上,还大哭了起来,跑到母亲那边去告状,说我这个大兄不带你玩。”



“稚奴可还记得此事。”



李治闻言,心情激荡,道:“当然记得,稚奴当年虽小,可跟大兄与四哥的日子,却是从来不曾忘记过。”



李泰的脸上也不由露出几分复杂之色。



太子监国早,那时候父皇虽对他有所偏爱,但也没想过夺嫡这等事情。



因此三兄弟的关系,一直都非常要好,可谓是兄友弟恭。



这时,李承乾重重的拍了拍李泰的肩膀。



虽有衣服的阻隔,但拍得李泰身上肥肉颤动。



“青雀啊,你真是要减肥了。”



“你看你,走这几步路,就有些踹气了,还谈什么上阵杀敌呢。”



李泰心有不甘,正欲狡辩。



却又听到太子说:“当年,母亲在病床上的时候,紧握住我的手,跟我说。”



“你父亲日理万机,政务繁忙,娘若是不在了,两个弟弟,你这个当兄长,可是要照顾好啊。”



“稚奴虽才八岁,但性子沉稳,娘能放心,最放心不下的,便是青雀。”



“青雀看似温和,实则性情急躁,最是容易招惹事端,你这个作大兄的,一定要多多照看着点。”



听到太子突然说起母亲的事情,尤其是这临终遗言。



李泰的眼睛,突然一下子就红了起来。



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,三兄弟的脚步不自觉地放缓。李承乾的话语如同一把钥匙,打开了三人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思念。



长孙皇后的慈爱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,平等地洒落在每一个儿子的身上。



她对待李承乾,寄予厚望,以睿智的教导引领他肩负起太子的重任,在国家大事中磨砺成长。



对李泰,她洞察其性情急躁之处,却从不曾有半分嫌弃,而是以温柔的劝诫和无尽的关怀,期望他能收敛锋芒,成为大唐的栋梁之材。



面对年幼的李治,她看到了他的沉稳内敛,给予他鼓励与呵护,让他在爱的滋养中茁壮成长。



对于三兄弟来说,母亲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。



母亲的一视同仁,让他们感受到了真正的母爱,没有偏袒,没有偏爱。



谈及母亲,李泰的神情,也变得伤感驳杂。



如果他不行夺嫡之事,遵循母亲的教诲,还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吗。



或许他跟大兄,稚奴,还是会跟从前那样亲密无间吧。



说起来,生出夺嫡之心,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。



“母亲的在天之灵,会保佑我们的。”



李治声音哽咽的说道。



第119章 李世民:鱼和熊掌,我全都要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