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165章 郯侯为天下计,岂见小民哉?   三国:昭烈谋主,三兴炎汉[1/2页]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65章 郯侯为天下计,岂见小民哉?[1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新笔趣阁] http://m.xbequge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许攸命人将礼物带来,献给李翊。



李翊还觉奇怪,平日都是自己给许攸送礼。



今个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,怎么许攸反倒给自己送起礼来了?



未及开言,许攸率先解释道:



“此为大将军之心意,些许薄礼,只表袁公对子玉的相敬之意。”



李翊这才明悟,原来是袁绍送他的礼物。



“大将军之美意,翊心领了。”



“未问大将军还有何吩咐?”



虽然河北与河南的关系十分紧张,但还没有升级到武装冲突的地步。



现在两地交流十分频繁。



李翊也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。



一国首脑给一国宰相送礼,这事儿稍微处理不当,就容易落人口实。



“……呵呵,大将军并无他意。”



许攸咧嘴笑道,“只是敬慕子玉之才,遣我过来送礼罢了。”



“……果然没有他意?”



“绝无他意!”



许攸信誓旦旦地保证道。



李翊嘴角微微翘起,牵唇笑道:



“善!”



又瞄了一眼身后的黄金白银,然后一拍许攸的肩膀,说道:



“袁公美意,翊心领了。”



“这些礼品就请许兄代我收下。”



许攸闻言,连忙挥手说道:



“诶!不可不可!”



“攸来前,袁公再三叮嘱,不论如何都要请子玉收下。”



“况此物乃袁公之心意,愚兄且能贪图?”



李翊弯唇一笑:



“许兄就当是我已经收下了。”



“您替我收着,我脸上也有光。”



许攸闻言大喜,然面上却做为难之状。



“……这这这,这如何使得?”



说着,已命人将礼物收好。



李翊意味深长地一笑,又拉起许攸的手道:



“许兄来的正是时候,我适才与州中官员赏雪烤肉。”



“许兄既然来了,可来陪我一起饮宴。”



“恰好适才太史子义猎得两头肥鹿,这鹿肝、鹿血我已服过,很是受用。”



“一会儿,许兄便将这鹿茸一并带走。”



鹿茸可是稀罕的值钱物。



许攸见李翊如此会来事儿,自是喜不自胜。



连忙作揖道:



“子玉盛情相邀,愚兄怎敢拂贤弟面子?”



“……呵呵,请请请。”



许攸被李翊带至人群中来。



“诸位,我与尔等介绍一下。”



“这位是南阳名士,河北重臣,许攸许子远。”



李翊作为徐州大臣领袖,他隆重介绍的人物,众人自不敢怠慢。



纷纷起身行礼。



“见过许先生。”



“……见过许先生!”



许攸也算年少成名。



年轻时,他与曹操、袁绍、张邈号称“风尘四侠”,是雒阳出了名的街溜子。



不过许攸真正出名的,还是他与冀州刺史王芬,密谋连结天下豪杰,打算谋废汉灵帝刘宏。



中间,许攸还试图拉曹操一起入伙。



曹操一听,心想你小子胆儿挺肥啊,于是果断拒绝。



最后这场废帝运动当然以失败告终,王芬畏罪自杀。



许攸也投至了袁绍门下,借他袁家的大伞寻求庇护。



虽然废帝运动失败了,但许攸却出名了。



现在天下人都知道这小子,是一个胆子大到敢废皇帝的主。



要知道灵帝可不像后来的少帝、献帝,他手上是有实权的。



且汉室在他手里还没有完全崩坏。



不过,谋废皇帝这种事毕竟属于政治敏感事件。



是故,在场官员虽然都知晓此事,但却个个缄口不提。



只对许攸嘘寒问暖,盛赞他的才智,以及在河北袁营的名望。



许攸在现场算是赚足了名望与口碑,也赢得了脸面。



这都得益于李翊的推崇。



许攸对此心知肚明,默念于心。



李翊又拉他与自己坐一处。



李翊用刀将鹿肝切成片,亲自为许攸烧烤。



“每年冬天,我都习惯吃几片鹿肝,补补身子,受用的很。”



李翊一边烤,一边为许攸解说。



这东西在壮阳方面大有裨益,是稀罕物。



“……来,子远可来尝尝我的手艺。”



李翊用刀叉起一片熟鹿肝,递给许攸。



许攸诚惶诚恐地接过。



在两汉时期,庖厨并没有像后世那样被鄙夷和蔑视。



尤其在东汉时,很多贵族子弟聚会,都会亲手炮制鱼脍和烤肉,以此取悦亲朋好友。



所以,李翊亲自烤肉,也并未有什么不妥。



不过以他的尊崇的身份,对许攸来说就有些受宠若惊了。



“……善。”



许攸食指大动,连连盛赞道,“美也!虽太和公复生,厨艺亦未必过此也。”



许攸也算是官场老油条了,哪怕是难吃到不能下咽,他也会装出一副极为好吃的样子。



何况这鹿肝质地细腻,只是微有些发咸发苦,但吃起来口感独特。



“不知子远在河北过得可还好吗?”



李翊开始渐渐切入正题,试探问道。



许攸被李翊礼遇,心情大好,只道:



“……害,还不是得过且过,混混日子么?”



“明年开春,袁公打算北上征讨易县公孙瓒。”



“我等这段时日,可有的忙活了。”



许攸一时飘飘然,竟将河北的重大军事机密给大众说了出来。



果然,此言一出,在场众人无不身躯一震。



每个人的脸色都微有变化,各自对视一眼,不发一言。



太史慈心中尤为激动,但面上仍旧平静如水。



只佯装是给李翊杯中添酒,走过来却俯身于他身前,低声说道:



“……君侯,若消息属实,明年袁军北征易京。”



“邺城岂不空虚?”



“此岂非我等偷袭的好机会?”



李翊不动声色地浅尝了一口酒,只摇了摇头,淡淡地回复了一句:



“未可轻动。”



这……



见李翊连想都不想,就拒绝了偷袭邺县的提议,太史慈也有些茫然。



李翊又冲一旁的曹豹使了个眼色。



曹豹别的不行,若论察言观色,他在官场上还是熟稔的。



当即会意,端起一杯酒来,笑呵呵地走至许攸身前。



“许先生,曹某敬你一杯。”



“这位是……?”许攸问。



旁人介绍道:“此乃下邳相曹豹也。”



诶呦!



许攸慌忙起身,这可是太守级别高官。



人亲自过来敬酒,许攸可不敢怠慢,慌忙起身,举起酒盏。



二人相互嘘寒问暖,各自痛饮三杯。



李翊见许攸有些微醺,又接着试探问:



“许兄在冀州可比我这徐州殷实多了。”



“听闻冀州一郡人口,便胜过一州,未审确有此事否?”



虽然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情报系统。



不过间谍终究只是探查情报的,哪里比的上人家真正直接接触信息的官员,消息清楚。



许攸是袁绍发小,他的家人仗着许攸的身份,个个以权谋私,敛财巨亿。



但这也有个好处,那就是许攸非常了解河北的官场运作,以及人口、商贸、储粮等信息。



许攸喝得高兴,向李翊如实说了。



冀州每个郡的人口都在60万以上。



其中,渤海郡的人口高达百万。



又讲了几处冀州屯粮的重要据点。



李翊面上不在意,然心中却在默记。



甚至有不少徐州官员怕自己忘却了,竟以出恭为由离席,然后暗自寻来笔墨,悄悄记下来。



李翊又暗使人,多找些徐州官员过来一起饮宴。



因为这场赏雪烤肉的活动,只是临时起意,并未请多少人。



不想许攸的突然造访,一下便把这场亲朋好友的聚会,转变为了一场政治筹谋。



随后,刘晔、徐盛、田豫、牵招等徐州大员,纷纷赶来赴宴。



中间还有不少人手中还有伙计,都被李翊叮嘱,让他们暂时放下,先过来喝酒。



许攸见又有人到,问其缘故。



李翊一一为许攸介绍。



许攸这才惊讶发现,原来来的人都是徐州重臣,遂不敢怠慢,一一见了礼。



然后李翊又命众人排队给许攸敬酒。



实为了给他灌酒。



来的都是大员,许攸不好回绝,每个人的敬酒都是来者不拒。



只半个时辰,许攸已经被灌得五迷三醉,神志不清了。



而在灌酒的同时,李翊一直在旁侧以添酒为由,悄悄套河北的情报。



一下子又套出来几处河北屯兵、屯粮的重要据点。



此外,许攸还透露,袁绍为了安抚乌桓人,遣宗族子女与之和亲。



乌桓人遂与袁绍结盟,献出了大量的乌桓骏马。



如此一来,袁绍后方更加无忧。



只要解决完公孙瓒,把主力全部拉到河南来,一点问题都没有。



李翊又去套问其他州郡的细节。



袁绍命外甥高干,督并州军政。



并州地广人稀,乃是苦寒之地。



人口最多的雁门郡,也就是张辽的老家,仅有二十多万人。



至于其他州郡,人口不足四、五万。



整个并州人口加起来,还没渤海一郡之多。



袁绍对并州并未引起太多重视。



另一个原因是,并州北部的五原、朔方等郡,是南匈奴盘踞的地方。



由于南匈奴人时叛时附,导致了并州大乱,人口流徙分散。



袁绍实际控制的并州地区,主要是并州东部的上党、太原等郡。



而更令李翊感到惊喜的是,袁绍为了保障冀州西部的安全。



防范西边与北边的游牧民族,足足在并州屯了五万精兵。



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。



虽然河北将来与河南大战之时,这五万人多半也要投入到战场上来。



但它却被安置在了并州。



并州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。



也就说,这五万人是在放袁绍的血。



袁绍得倒亏钱,却养这五万精兵。



不过凡事有利有弊吧,并州的兵马虽然贵。



但他们守卫边疆,战力肯定也不可小觑。



至于幽州方面。



这里从先秦时期,便一直是军事重镇。



它虽然不富,却极具战略价值。



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接壤之地。



由于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劫掠,因此这里民风彪悍。



是整个大汉帝国,最为优质的马场之一。



袁绍现如今已得了大半个幽州,后方稳固。



幽州会源源不断的给袁绍提供战马资源。



马匹并不说一定要用来当成骑兵。



它真正的价值,在于提高运输效率。



这才是战马真正宝贵的地方。



既然提到了战马,李翊又见缝插针的问,冀州的军工生产如何。



许攸喝大了,又被众官员吹捧,正以为傲睨得志。



遂未疑有他,秉着对李翊的十分信任,全盘脱出。



仅去年所产,铠甲斗具万余领,马铠百具,弓弩万余张。



这个数目一说出口,现在的徐州官员无不面面相觑。



大伙儿在惊叹冀州恐怖生产力的同时,一面又暗自佩服李翊的高瞻远瞩。



大家现在总算是明白,为什么李翊要力劝兖州、徐州联合,联手对抗河北了。



就河北这实力,仅徐州一家是真干不过。



汉末的披甲率极低。



在西汉初年,考察的杨家湾兵马俑里,这已经算是国防军了。



但披甲率只有40%。



而官渡之战时,袁绍把这个披甲率提到了恐怖的50%。



虽然跟大唐恐怖的60%比不了。



但那可是大唐盛世啊,手工业、冶铁业,农业都得到了高速发展。



生产力根本不是汉朝可以比的。



披甲率就是与生产力挂钩的。



到了宋朝时,岳飞、韩世忠、张俊的部队披甲率俱在70%以上。理论上来说,如果想做到披甲率百分百也是可以的,不过只能针对前线部队。



第165章 郯侯为天下计,岂见小民哉?[1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