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165章 郯侯为天下计,岂见小民哉?   三国:昭烈谋主,三兴炎汉[2/2页]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165章 郯侯为天下计,岂见小民哉?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新笔趣阁] http://m.xbequge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袁绍能在汉末的生产力,以总的基数,把披甲率干到50%。



称一声袁神的确不为过。



当然了,除铠甲斗具之外,袁绍还非常豪横的武装了战马。



用曹操的话说,就是,“本初马铠三百具,吾不能有十具。”



这样的生产力,这样的武装力量。



的确担得起天下第一诸侯的名号。



众人也算明白,为什么李翊不着急和袁绍开战。



而是先尽可能的拉拢周边一切能拉拢的势力,合力对抗河北。



正说间,许攸许是酒醉,卧倒在雪地里。



众人急忙将之救起,李翊命人将之带到驿馆里歇息去。



……



恰逢此时,又一名外客来到。



正是前会稽太守,王朗也。



他先至驿馆通报,请求面见李翊。



左右近侍只答李翊正与众官员赏雪烤肉,不见外客。



因为王朗此时已被免冠,只有太守级别的官员,李翊一般才会亲自接见。



如果人物的确重量级的话,李翊才会将之引荐给刘备。



至于剩下之数,多推由手下人接见。



为防漏网之鱼,如果手下人觉得此人身份贵重,或有战略价值,也会再次引荐给李翊。



总之一句话,太守级别官员是李翊要亲自接见的,剩下的则要先经过手下人考核。



若的确特殊,才会通报给李翊。



这样做的目的,只是为了减轻李翊的工作量。



毕竟军政、农政、接见外客的活都是他在做,不能面面俱到。



王朗见不能马上见到李翊,就更别说见刘备了。



他从豫章远道而来,每分每秒都得抓紧,哪能耽搁?



只要面叱道:



“吾此前亦在徐州为官,陶恭祖在时,举我为茂才,用我为治中从事。”



“尔等且不识我面目?”



王朗是徐州东海人,所以陶谦作为徐州刺史是可以给他举茂才的。



左右近侍只道:



“君侯日理万机,哪能随便个人便接见?”



“我们已经知会庞功曹了,他自会过来见你。”



王朗这才只道,自己离开徐州的这些年,徐州早已物是人非。



上下官员全都被替换了一圈。



他也算是徐州旧臣了,竟无人识得他,这令王朗有些黯然。



“连个驿馆近侍都如此轻慢于我,这年头倒还真是改了……”



王朗背着手,颓然地走出馆外。



又仆人对王朗说道:



“左右近侍,慢待长者,许是想要索贿。”



“今王公既是急着见李郯侯,何不施以金银财物,求得引入?”



王朗闻言,叹了口气。



他虽然乐善好施,但钱财多用来接济穷人,哪里肯拿去行贿?



但现在有公务在身,而且是要紧大事。



若是耽误了,害的不单单是老友华歆,更有可能坏了豫章百姓。



遂妥协道,“……罢,眼下也只能如此。”



乃命仆人去备些财物,打算再进驿馆与左右近侍沟通。



一名小郎走过来,厉声叱道:



“汝等是客,初至徐州,便欲向我徐州官员行贿耶!?”



王朗见被撞破,慌忙将一锭金子塞在那小郎手里,赔礼道:



“我等初来乍到,不知徐州的规矩。”



“只是一心想要求见李郯侯,但近侍却言须等候时日。”



“待郯侯闲下之时,方可拨冗一见。”



“然我等自豫章而来,实有要紧大事,求见郯侯。”



那小郎掂了掂手中的金子,咧嘴笑道:



“汝等岂不知我徐州上下正在反腐倡廉,严打官员受贿?”



这……



王朗与仆人对视一眼,面面相觑。



“还未请教足下姓名?”



王朗先试探此人底细。



那小郎拱手一揖:



“庞统庞士元,现任郯侯功曹。”



“诶呀!原来足下便是庞功曹,竟如此年轻!”



王朗如获救星,上前攥住庞统衣袂,拜道:



“我等实是有要紧大事想求见郯侯,还望功曹帮忙美言几句。”



“郎也是徐州本地人,陶恭祖旧臣。”



“看在这个情面上,还请庞功曹多多费心。”



功曹就相当于秘书,看似官儿不大,实际操作起来,权力大过许多人。



王朗清楚,只要得到庞统的首肯,他便能够见到李翊了。



庞统却对此无动于衷,只是淡然说道:



“郯侯日理万机,每人都说有要事来见他,那郯侯岂不是人人都要见?”



王朗一愣,再道:



“但朗确实是有要紧之事,绝无虚言!”



庞统眉心一蹙,望他一眼:



“有什么要紧之事,可先与我说。”



这……



王朗见庞统年少,暗想豫章归属大事,岂可轻托他人?



万一泄露出去,华歆与豫章子民都要受到牵连。



遂不愿说与庞统。



庞统见此吗,便道:



“君若不愿明言,便请回吧!”



话落,转身便走。



王朗大惊,不想这少年人做事这么果决。



连忙追上去,拽住他衣袂,说道:



“功曹莫走,功曹莫走。”



“我说还不行吗?”



王朗叹一口气,眼下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这少年人身上。



只盼他真能为自己引荐李翊。



至于成与不成,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。



遂将豫章之事,一并说给庞统听了。



庞统听罢,颔首道:



“这确实值得郯侯拨冗一见。”



话落,又看向王朗,再问:



“豫章的律令图书可有带来?”



王朗赶忙应道,“有,图书在此!”



即命仆人献上豫章的“投名状”。



仆人抱来一叠书卷,庞统随手绰起两卷,目光快速地扫过一眼。



豫章的官员名单,税收,驻兵,武库储备,仓禀粮食全都有详细记载。



庞统确信豫章是真心实意投诚,乃放下书卷,谓王朗道:



“汝且稍候,容我通禀一声。”



王朗大喜,连连向庞统致谢。



于是,庞统命人备马,匆匆赶往郊外找到李翊。



见庞统箭步走来,李翊笑着冲他招手,说道:



“士元来的正好,吾架上鹿肉正熟,可来与我共食。”



这……



见李翊已将肉递过来了,庞统不敢拒绝,先谢过,然后快速放在嘴里嚼烂。



不时发出阵阵轻喘,显得颇为狼狈。



左右之人皆笑道:



“庞功曹,慢慢吃!莫着急,这肉烫的紧哩。”



庞统匆匆忙将肉咽下,躬身向李翊汇报道:



“君侯,豫章有使到了!”



“豫章有使?”



李翊眉梢一挑,背着手,脸上并未有太多变化。



庞统紧跟在身后,补充说道:



“那人自称是王朗,是前任会稽太守,此次是代表豫章太守华歆来我徐州的。”



哦?



这不是王治中吗?



有陶谦一朝的老臣,认得王朗。



他们以前是同事。



过了这许多年,他们仍旧在徐州位居高位。



而王朗却已经跌落神坛,无官可任,真叫人唏嘘。



可见效力一个稳健的政权是多么重要。



“他那做什么?”李翊问。



庞统乃将王朗此来的目的,一一想李翊说明了。



“王景兴此来,还把豫章的图书,官员任命等状全部带来了。”



“诚意十足啊……”



庞统眉梢一挑,望着李翊说道。



“若是君侯能够拨冗一见,对收拢扬州西土人心,当有裨益。”



这后半句则完全是在替王朗说话了。



他见王朗及豫章这么有诚意,还是希望李翊见上一见的。



不过真要见了,就代表徐州要干涉豫章事务了。



主簿王脩说道:



“豫章乃漳地也,多蚁虫野兽,自古不通中原。”



“今我徐州,引孙策西取荆州刘表,经柴桑过长江。”



“华歆必是感到不安,欲寻求我徐州庇护。”



“然我徐州现如今深耕淮南,仅丹阳一地的山越问题尚未解决,如何腾出手来再保豫章?”



“不如回绝了他,任由孙策、刘表两家争夺。”



王脩认为豫章是蛮夷之地,太穷太落后了,根本不值得徐州大力气去救。



即便豫章真的归附徐州,徐州要如何统治那里的飞地?



且那里经济文化那么落后,每年中央政府还不知要倒亏多少钱,投入进去开发基础设施。



实在划不来。



丹阳虽然也落后,但好歹有点战略价值,可以制衡江东地界。



同时它毗邻淮南、徐州,非常好控制。



此外,丹阳有精锐的丹阳兵,可以给徐州输血。



所以,徐州为丹阳放一点血是值得的,毕竟它能够反哺一些好处到徐州来。



豫章这完完全全是放血槽了。



即便是作为附庸,也没办法像丹阳那样给徐州输血。



豫章真正富裕的地方,也就其治所南昌县一地而已。



但也仅仅只是相较于豫章其他县乡,才显得富裕。



若只是为了一县之地,而大费周折,属实是划不来。



反倒是此地,对刘表与孙策两家非常重要。



因为豫章连接着荆州与江东,可以作为后勤补给地,具有卓越的战略价值。



所以,王脩认为完全可以把豫章作为筹码,放到孙刘两家的谈判桌上。



让两家为了豫章,争得你死我活。



最后徐州便可坐收渔翁之利。



“王主簿所言有理,豫章不值得我等大费周折。”



“……是呀是呀,这等蛮荒之地,何必我徐州下场干预呢?”



王脩的言论得到了徐州许多官员的认同。



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买卖,大家都不想做。



主要豫章也捞不出什么油水来,大家就更加嫌弃它了。



“公达以为如何?”



李翊问荀攸一旁的建议。



荀攸一捋胡须,沉声道:



“豫章者,鸡肋也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”



“但于刘表、孙策而言,却是一块肥肉。”



“若是能用它做做文章,或许可使江南无忧,使我河南专心对付河北。”



李翊又看向一旁的庞统。



虽不开言,庞统却能领会,正色说道:



“豫章确实是真心实意投诚,统以为,既然豫章想要寻求庇护。”



“我等何不派遣官员前去接手豫章军务,日后也好制衡江南。”



言外之意,若是豫章果真想要投诚,就把军政大权交出来吧。



我徐州派人去接收。



这样一来,豫章之地也就成了半诸侯了。



唯一不同的是,它名上顶了个徐州的保护伞。



旁人若要打豫章,便是要打徐州。



不论是荆州刘表还是江东孙策,都得好生掂量一下。



毕竟他们的敌人不止一个。



“士元此言最善,若能使徐州官员接手豫章,再好不过。”



既然豫章是放血槽,那就让它自治吧。



每年是盈利还是亏损,都不干徐州的事。



但如果能派遣徐州的官员驻守,徐州在江南的业务也能更加灵活。



“……罢,将使者带来吧。”



李翊一甩手,撩衣坐下。



少时,王朗被带了过来。



他目光逡巡一圈,见此地竟有这么多人。



怕不是徐州的大员来了大半儿。



于是王朗乃整了整衣冠,朗声拜道:



“豫章王景兴,拜见郯侯!”



……



(本章完)



第165章 郯侯为天下计,岂见小民哉?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