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200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   三国:昭烈谋主,三兴炎汉[2/2页]

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第200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[2/2页]

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新笔趣阁] http://m.xbequge.cc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当初李翊负责谈判磋商,同意让庐江独立出去,从而间接成为荆州附庸。但李翊却并未对当时的潜在威胁孙氏做出明确要求。



刘表自己也低估了孙氏的力量,先是孙策攻破江夏,将当中财物劫掠一空。



后虽为刺客所杀,然孙氏却借着这场大胜,实力极速壮大。



俨然成为了刘表东面的一大强敌。



刘表这才惊讶的发现,他兜兜转转,左右逢源。



努力为荆州营造的外交环境,竟不知不觉间树敌越来越多。



首先是西边的益州刘璋,



早在兴平元年,刘焉死时,刘璋继位。



刘表便趁着新君上位未稳之际,策反刘璋部将。



并接纳了大量益州的“政治逃犯”,这其中就包括甘宁。



此举,使得荆州与益州交恶。



然后是南边的交州,



考虑到周围到处都是强敌,刘表便想挑一个软柿子捏。



多次派兵侵扰交州边境,以此试探交州牧张津的态度。



不想张津竟是个硬骨头,立马派兵反击,还杀了荆州使者。



由此,荆州又与交州关系恶化。



西边、南边都得罪了。



结果北边最为强大的河南,又对荆州态度暧昧。



看似友好,结果又暗中策反了自己在南阳扶持的军阀张绣。



又在自己的东面扶植了自己的树敌——孙吴。



现在,自己的荆州内部更是后院起火,荆南反叛。



望着这样的外交局势与南部叛乱,刘表直感觉度日如年,如坐针毡。



一系列烦心事聚在一起,使得刘表感觉自己直接折寿了十年。



“子柔是智者,今荆州遭劫,君必有良策教我?”



刘表一脸真诚地望着蒯良,刻意将“荆州”二字的声调扬高。



言外之意,荆州非我刘景升一人之荆州,荆州有失,你们这些世家大族照样受害。



蒯良当然明白此理,要不然刘表怎么能够轻松组建出七万大军来打荆南?



因为这是荆州的内部事务,各大家族都不敢置身事外。



“愚以为庐江之务,还是须上奏朝廷。”



“请朝廷来裁决此事,为我等主持公道。”



朝廷?



刘表眉头皱起。



朝廷现在不就是被曹操、刘备控制着的吗?



找朝廷,那便是找曹刘咯?



“若非朝廷纵容孙氏在吴地发展,彼又如何能够威胁到我之庐江?”



“当初徐州同意庐江独立时,要我荆州拿出百万斛粮食来!”



“今好在只输送了五十万斛,我当停止供应,叫河南知道。”



“吾亦非是好欺负的!”



因为百万斛粮食是分期供应的,所以目前只向河南输送了五十万粮食。



并且由于荆南战事的爆发,刘表早就已经将之停了。



“诶,不可!”



蒯良急忙出声劝阻:



“正因如此,使君才更应该将剩下五十万斛粮食如约交付。”



“一来,取信于天下。”



“二来,为使君解除孙氏之患。”



哦?



刘表眉梢一挑,顿时来了兴趣。



“依照子柔所言,如何为我解除孙氏之患?”



荆州与孙氏的仇恨,已历十年。



刘表从未将孙氏放在眼里过,直到孙策的江夏大捷,才使得其对孙氏引起重视。



但考虑到刘表的外交政策,向来是不亲自下场。



所以对待孙氏,始终是以守为攻。



如果能借助外力,便灭掉困扰自己的这个宿敌。



那多少钱,刘表都愿意。



“今袁氏与曹刘相持于官渡,就目前的局势来看,短时间内是分不出胜负了。”



蒯良有条不紊地为刘表分析。



“河北谷多人众,河南兵劲粮少。”



“今两地相持,难分胜负,时日一长,粮食必缺。”



“我荆州养民多年,谷物堆积如山,此所谓奇货可居,价高者得。”



刘表不觉一怔,扶了扶额,再问:



“君可细说,吾愿闻其详!”



“孙氏攻打庐江,可使朝廷下诏,勒令停战。”



“如不肯停战,再请朝廷出兵。”



刘表眉头皱起,缓缓抬眸:



“条件便是荆州交割剩下那五十万斛粮食?”



“……正是。”



蒯良点了点头,扯出一抹温和的笑容:



“听闻豫州诸郡反叛,拒向朝廷中枢交纳锦绢粮赋。”



“既然如此,我等为何不能坐地起价?”



这五十万斛粮食本来就是要交给河南的。



但既然河南、荆州都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,那我荆州为什么就不能把这剩下的五十万斛粮扣下,当作谈判的筹码?



蒯良的话还在继续,对这项计划接着补充说明:



“不过这剩下的五十万斛粮食,也不宜马上交割。”



“须得等到朝廷出兵,然后再依次上交。”



“若庐江之围解除,可交三十万斛粮。”



“若朝廷军兵临吴土,可将剩下二十万斛粮一并交付。”



因为古代发动一场战事非常麻烦,要动用很多资源。



所以蒯良才说只要庐江之围解除了,就能交三十万斛粮。



孙氏一旦退兵,就很难马上再发动第二场战事。



毕竟战争,不是儿戏。



刘表不置可否,静静思考此计的可行性。



良久,才轻叹一声:



“子柔此计甚好,若能不费一兵一卒,灭除孙吴。”



“莫说五十万斛粮,便是再出五十万斛亦不足惜。”



“……只是。”



刘表话锋一转,面上带了几分迟疑。



“既然曹刘与袁氏相持于官渡,又如何能够分兵灭孙吴呢?”



“……公言差矣。”



蒯良扬眉一笑:



“袁绍尽起河北之兵南下,是因其周无强敌,故不须留重兵守土。”



“然河南之地,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,各地都须留兵守御。”



“因此在南方,只要曹刘愿意,是能够分兵出来过江灭吴的。”



说到这儿,蒯良近身上前,向刘表透露了南方的几个军工细节。



“听闻广陵太守陈登,手中有两万兵。”



“曹操亦在庐江留有万人守备,命刘馥安定淮安诸县。”



“若是能使刘馥、陈登出兵,在配合刘勋自己的部曲。”



“岂非能解庐江之围么?”



刘表闻言大喜,若蒯良的计划能够成功,那的确扫除他一心腹大患。



说白了,



庐江、广陵之所以不出兵,无非是曹刘没办法两线作战罢了。



河南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都用到了官渡前线去,哪里还敢分兵作战?



可如果刘表愿意负担这笔费用,那未尝不能够换取广陵、庐江的出兵。



“善!即照子柔之意办理!”



刘表喜出望外,立即遣使北上,备言合作灭吴事宜。



这种自己的钱,流别人血的事儿,刘表是最喜欢的。



在派遣完使者之后,刘表又下令,命章陵太守黄射即刻领军去往江夏。



蒯良大惊,忙问:



“主公既已决定上奏朝廷,办理庐江之事。”



“如何又劳师动众,另起大军?”



刘表抚须带笑,轻轻拍了拍蒯良的肩膀。



“吾不仅要从章陵派遣一军去往江夏,我还要命黄祖在江夏整军备战!”



这……



蒯良更加不能理解,刘表到底在想什么。



“现在使者方去,主公此举,莫非是断定曹刘不从。”



“而欲提前准备?”



“……不然。”



刘表挥了挥手,眸底一深:



“我派军出去,正是为了配合曹刘出兵南下。”



这……



蒯良又是一怔,暗道主公你何时这么仗义了?



你要是打算自己出兵的话,那还拉河南下场干鸡毛啊?



曹操、刘备野心都不小,真让他们下场了,荆州方面就得做好割肉的准备。



若不是刘表的死保荆州的外交政策,蒯良压根不会献出此策。



“子柔有所不知,若河南果真出兵南下,与孙氏交战。”



“彼时曹刘又忙于官渡战事,南方不能分出太多兵来。”



“应能够勉强与孙氏相持,我便趁势出兵,抢占扬州之土!”



蒯良闻言大惊,忙道:



“主公如此,岂不开罪曹刘?”



刘表此举等于是拿曹操、刘备打工仔,工具人了。



按蒯良的想法,应该是我出钱,你出人。



待占了扬州之土后,两家再谈判怎么分。



但表哥你这样不讲武德,趁着曹刘与孙氏交战之际,抢占扬土土地。



那曹刘岂肯甘休?



“……开罪?”



刘表眉梢轻挑,冷声笑道:



“今是吾荆州与河南商定好的,我出钱粮,河南出兵替我解庐江之围。”



“又未说清楚扬州归属于谁。”



“况当初刘备许诺将扬州西壤的表奏权予我,后一拖再拖。”



“以致我费无数钱粮,竟只得了半个庐江。”



“徐州如此可恨,又何必与它情面?”



“况真开罪曹刘又如何?袁公已同意与我结盟。”



“只要官渡之战,袁公取胜。”



“曹刘自顾河南之土尚且无暇,又哪里有余力兼顾我荆州作为?”



蒯良无言以对。



在刘表看来,官渡之战终将会是袁氏取胜。



而他已经与袁氏结盟了,等于有了一个保障。



现在又能用曹刘之兵,为他扫除孙氏之威胁,简直两全其美。



要说内疚,那刘表当然不会有。



如果不是曹刘在瓜分袁术遗产时,姑息纵容孙氏,现在刘表还没这麻烦呢。



那刘表现在反过来算计你曹刘,也就别抱怨了。



……



扬州,庐江。



却说孙权新君登位,内有宗族叛乱,外有强权环伺。



为此,孙权纳兄长孙策之言。



以师礼事张昭,举为文臣领袖。



以兄礼事周瑜,举为武将渠魁。



有了这两人的压制,孙氏内部的不安暂时稳住。



考虑到孙氏特殊的授兵制度,孙权唯恐自己年少,不能服众。



故与周瑜等人相商,起兵攻庐江,不为扩土,只为立威。



大军很快杀至庐江。



刘勋虽号称有两万兵马,但多是收拢的江淮贼寇。



士气低迷,战力不足。



与孙吴军交战数场,不能取胜,只能退回庐江请求援军。



孙权乃领兵将庐江围住,一面又遣人时时关注北方的战况。



这时,人报周瑜有军事要务求见。



……



(本章完)



第200章 李子玉五路出兵平汝南[2/2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